#2:黑客不黑:在暗处的仗义侠士

说起 “黑客”,大多数人往往把他们和搞破坏联系在一起。黑客是由 hacker 音译过来,貌似是个不错的翻译。但 “黑” 这个字给黑客蒙上了一层负面的色彩,让我们错怪了他们。

本期政正有词将为你介绍 “黑客” 的真相,让你了解他们在做什么,又有着怎么样的信念。

  • 本期词汇:hacker(黑客)

节目最后推荐的书目是:

  • Levy, Steven. Hackers: Heroes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 New York: Penguin Books, 2001.
  • Coleman, Gabriella. Hacker, hoaxer, whistleblower, spy: The many faces of Anonymous. Verso Books, 2014.

#2:欧洲恐怖主义问题和难民问题,原来是这么回事!

从巴黎到布鲁塞尔,恐怖主义的幽灵在欧洲上空盘旋。

夏天打算去法国看欧洲杯,会不会有遇上恐怖袭击的风险?为什么欧洲成了全球恐怖主义的重灾区?反恐应该在边境加强管制,还是应该重点加强情报和警务联系?欧洲是不是对恐怖分子过于宽容?欧洲恐怖主义问题和中东局势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难民是国际问题,而不是欧洲问题?难民问题的短期、中期、长期解决方案分别是怎样的?恐怖主义问题对中国有何启示?

政见播客旗下栏目 “政常说话” 第二期节目,我们和你聊聊欧洲恐怖主义问题和难民问题。

  • 主持:马军,政见团队成员,曾任《凤凰周刊》时政记者。
  • 嘉宾:陶郁,政见观察员,牛津大学博士毕业,目前在英国高校任教。
  • 嘉宾:宿亮,政见观察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毕业,曾获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欧盟国际关系与外交系硕士学位,目前在新西兰工作。

更多内容请关注政见微信公号(微信号:cnpolitics2011)及政见网站:http://cnpolitics.org

#6:女生自愿饮酒后遭 “性侵犯”,谁的过错?

女生自愿饮酒,事后却遭 “性侵犯”,这是谁的过错?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法学教授从不同角度出发,产生了激烈争辩。其中,Catherine MacKinnon 与 Janet Halley 无疑是争端中旗帜最鲜明的人物。同样是女权主义者,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我们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3:哈佛博士生张跃然:如何修炼成为学术男神女神?

在学术研究的路上,如何从小白修炼成男神女神?政见观察员、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张跃然在演讲《社科专业学术控的自我修养》中为你指点迷津。他将从问题意识的形成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两方面,分享自己学术探索的经历和感悟。

这是 2015 年 6 月 18 日,政见团队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分享活动的精彩录音。

更多内容请关注政见微信公号(ID:cnpolitics2011)和网站(http://cnpolitics.org)。

#5:地震后,“多难兴邦” 是心灵鸡汤吗?

2016 年 4 月 14、16 日,日本熊本县发生了连环强震,截至 4 月 20 日统计,累计已造成 48 人遇难,1100 多人受伤。但是,除了救灾之外,一种 “多难兴邦” 的声音往往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多难真的能兴邦吗?面对灾难,我们需要做什么,又要警惕什么?

#1:英国想要退出欧盟,原来是这么回事!

2016 年 6 月 23 日,英国将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继续留在欧盟。

英国脱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政客的手段,还是民众的意愿?它和移民问题有多大关系?有多少英国人支持脱离欧盟?这对英国来说是正确的选择吗?这对欧盟来说会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吗?政见播客旗下栏目“政常说话”首期节目,我们和你聊聊英国脱欧公投。

  • 主持:马军,政见团队成员,时政记者。
  • 嘉宾:陶郁,政见观察员,牛津大学博士毕业,目前在英国高校任教。
  • 嘉宾:宿亮,政见观察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毕业,曾获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欧盟国际关系与外交系硕士学位,目前在新西兰工作。

更多内容请关注政见微信公号(微信号:cnpolitics2011)及政见网站:http://cnpolitics.org

#4:“禁摩限电” 合理吗?

北京市将从 4 月 11 日开始,禁止电动自行车在长安街等 10 条主要大街通行。广州近日也拟定相关法案,首次明确规定全市范围内禁止销售电动车,无论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但其实,类似的命运就发生在摩托车和摩的上。

今天主播和大家分享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钱俊希教授有关广州取缔摩的的深度研究,听一听那些被忽略的声音。

  • 主播:王菁 / 政见团队成员
  • 原作:谭宏泽 / 政见观察员

#2:国足晋级,你变成(伪)球迷了吗?

2016 年 3 月 29 日,中国队挺进了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 12 强。

中国队的球迷数量似乎在一夜之间飙升了不少。每当重大赛事之时,你身边是不是突然冒出来很多 “球迷”?那些之前从来不关心足球的人,突然间都成了狂热分子。不仅如此,每个人还都有自己坚定支持的球队,自称铁杆。一时间,真假球迷难辨,成就了全民足球盛宴的 “假象”。

这是为什么呢?政见深夜干货大排档,今晚来跟各位耳朵们聊聊这其中的四大靠谱理论。

  • 主播:王菁 / 政见团队成员
  • 原作:王韬 / 政见观察员